新闻中心

应急演练淬尖兵

2019-07-08
来源: 原创
1808

练为战,战则胜。

  5月16日,黄河西霞院河段热潮翻涌,激流奔腾,黄委水文局应急监测演练在这里进行。

  “我宣布,2019年黄河水文应急演练正式开始!”13时40分,随着黄委水文局副局长、应急演练总指挥袁东良一声令下,30余名训练有素的黄河水文应急监测队员迅速按照预案分工,穿好救生衣,拿好测验设备,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直面突发汛情

  此次演练按照实战要求,模拟真实场景,汛情为某河流某处因突发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堰塞体使水位抬高,形成淹没区,严重威胁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河水涌出下泄,形成险情,急需开展水文应急测报工作。

  险情发生后,黄委水文局立刻启动水文应急测报方案,设立指挥部及水文监测组、水情组、测绘组、后勤保障组,迅速集结队伍,装运设备和物资赶赴现场,利用堰塞区域的水、陆、空、天开展多栖测量。

  13时40分, 陆地上,水文监测组的队员已全部就位。

  “设立临时断面,布设上、下比降断面,魏伟男打设水尺桩。”

  “引测零点高程,彭飞司镜,魏伟男、刘和远扶尺,刘社强记载。”

  “观测记录水位数值,时刻注意变化。”

  水文监测组组长张家军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小组队员进行任务安置。

  河面上,冲锋舟和船员已停岸等候,只待一声号令便可出发远征。

  “各位注意安全,上船!间距7米,8条垂线,开始测验!”

  “超高频雷达测流系统,开始测流。”

  “遥控船载ACDP,下水测流。”

  “上下比降,观察读数。”

  张家军几句简短的指令后,流速仪等四种流量测验方法同时开始测验。应急监测队员紧张有序地按照水文测验规范进行作业操作,一组组数据被准确测得……

  与此同时,其他两组的监测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测绘组利用千寻系统GNSS和数字测深仪对堰塞湖区域的陆地、水下断面进行测量,建立水位库容曲线。同时,利用无人机航测采集堰塞体形态特征等数据,并输出成果。

  水情组架设便携卫星小站,利用无线调度系统即时和现场指挥部取得联系,对各种水文监测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整理,形成各类实测水文要素图表,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报。将监测成果传送到后方局信息中心。

  考虑到流量测量的测验精度,演练将四种不同的测流方法进行比对分析。

  “流速仪法,流量106。”

  “遥控ADCP,测流4次平均115。”

  “超高频雷达测流系统,106。”

  “比降面积法,140。”

  气温还在逐渐攀升,潮湿的热气让人透不过气来,汗水刺进眼角,打湿脸庞,浸透衣衫,应急演练队员们都像是刚被淋了一场大雨。他们将手中的测验仪器化作矛戈,扎进湍急的河水中,立在布设的断面上,及时获取了堰塞湖水位、蓄水量及其变化、溢流口断面、下泄流量及变化过程、堰塞体形态及周长、高差、体积等水文信息。

  16时05分,水情组组长陶新向现场指挥部报告:“各种水文监测成果已整理分析完毕,成功传送。”

  总指挥袁东良对此次演练给予充分肯定:“此次演练按照实战,在无资料、无通信讯号、无高程等‘三无’地区进行应急监测,队员们能够严格按照预案进行,熟练操作仪器,克服种种困难,取得的成果完全符合技术规范。”

  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面对突发汛情,黄河水文应急监测演练总队以严密紧凑的组织,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和娴熟的操作诠释黄河水文精神,展现了水文尖兵艰苦奋斗、严细求实的本色。

 科技成果显身手

  此次应急监测演练,首次成功应用的垂直起降油电混合固定翼无人机测量系统和超高频雷达测流系统大显身手,它们是黄河水文测报能力提升工作取得的新成果。

  鹰击长空,方能感受天空的辽阔。固定翼无人机CW-20以王者之姿盘旋于蓝天之中,俯瞰演习区域。“这台无人机外形更似真实的‘飞机’,机身1.8米,翼展3.2米。与之前用来进行地形航测的无人机相比,操作更加简单,无须滑翔起降场地,油电混合马力大,续航时间3至4小时,飞行速度可达100千米每小时,一次作业半径可满足50千米范围内的地形航测,依据建立测绘模型,测验结果现场输出。同时,它还可以载重5千克左右的不同平台,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尤其适用于类似应急监测这种突发性强、不可预性大、场地限制多的工作区域。”黄河水文勘察测绘局航测遥感院副院长王俊雷得意地介绍。

  鱼翔浅底,才能体会流水的律动。超高频雷达测流系统挺立岸边,以肉眼看不到的方式,于无声无息间便可将流量数据准确测验并记录。“这套系统测流时间短,5至20分钟内均可报出流量数据,测验精度可达0.02米每秒,最大探测距离300至500米,最小可测流速达0.002米每秒,它不受气象条件限制,是非接触、大面积流场探测。”为此次演练提供超高频雷达测流系统的江苏雨能公司负责人袁红泉如是说。

  除此之外,便携式遥控ADCP遥控船搭载相控阵ADCP+GPS罗经、四旋翼无人机等各种高新科技仪器也在此次演练中竞相登场,在它们的鼎力相助下,不仅为黄河水文应急监测演练带来新的气象,更加充分展现了黄委水文局坚持提升水文测报能力的决心和信心。

  备大汛

  应急监测演练不仅是一次演练,更是一场实战。面对黄河流域可能突发的水情,只有准备周全,未雨绸缪才能手握更多筹码、赢得胜利。

  自2015年黄河水文应急监测总队成立以来,黄委水文局每年都在汛前举行一次应急演练,并根据每年的来水预报和河道情况判断调整相关的测验科目,确保遇突发洪水能够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

  负责编制演练预案的宋海松介绍,为确保演练顺利有序,测验处制订了详细的演练方案,以保证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同时,在组织调整参加演练的队员方面也有着更为细致的考量。此次队员更加年富力强,且都接受过多年测站锻炼,理论知识扎实,具有丰富的测验和测量经验,业务素养高。特别是对测验仪器的熟练操作,才使得他们能够互相配合,严谨、高效、默契地完成演练。

  5月15日,组织应急演练队员在野外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演练培训。相比以前的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更容易让队员有临场感。致力培养每位队员成为多面手,要求他们对多种仪器均能熟练使用,进一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为演练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前方作战顺利少不了后方的坚强保障。负责后勤保障的李德贵表示:“4月初,我们便开始积极筹备充足的生产生活物资,提前勘察演练现场,设立工作场地,提供安全保障等,确保队员们安全饮食、充分休息,精神饱满地投入应急演练。”

  黄委水文局副局长、演练总指挥袁东良在演练总结点评时指出,应急监测队员训练有素、团结协作,各组配合默契、有条不紊,整个过程快速、有序、高效,为应对突发事件积累了实战经验,演练取得圆满成功。